六年前,建筑師高棟邀請Wutopia Lab俞挺,將自己位于上海市中心一座私人小宅院,設計成放置及展示其藝術藏品的具有生活、社交、觀演、聚會等復合功能的空間“收藏者之家”。項目幾經輾轉反復,終于在今年七月建成,取名一米藏。
一米藏位于魔都高樓林立下的辟靜之地,基地方正,是傳統(tǒng)的老宅平面,由北面的房屋和南面的院落組成。項目設計由Wutopia Lab和三益聯(lián)手完成。俞挺在這里創(chuàng)造了一個充滿戲劇張力的場景容器,其設計理念和思考過程可參見他的文章《俞挺和高棟花6年打磨的小宅院:收藏者之家》,而三益的設計團隊更像是打磨容器的匠人,以匠心、技術和創(chuàng)造力把這份空間張力表達得淋漓盡致。
好地段加好格局,一個簡單的項目,卻恰恰碰上了上海最“作”的建筑師,還有同樣作為建筑師眼光高于頂?shù)臉I(yè)主,兩個有完美強迫癥的建筑師給項目出了太多難題,三益那些平日做慣了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的設計師們,被逼著放下了大砍刀,在這只有100多平的小房子玩起了繡花針。轉角無柱的茶室,超薄的雨蓬,懸浮的樓梯,看不見的設備,復雜又隱蔽的場地管線組織,工業(yè)升降機的改造使用,隱身的帷幕,見光不見燈的環(huán)境,這些非專業(yè)人員不能一眼明了的設計展示了建筑師和工程師極高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配合度,正是每個元素每處細節(jié)都力圖臻于極致,才讓方案創(chuàng)作的諸多設想得以高完成度的實現(xiàn)。設計師只管效果,要戲劇感,要張力。結構怎么做?這都是結構工程師的壓力。要安全、要規(guī)范,要精巧又低成本地滿足方案的訴求,要讓懂行的業(yè)主安心,而且不能讓人看見太多結構的痕跡。無柱茶室:壓1m,挑4m
面向舞臺的凹口是改造后臥室直接對外的界面,設計師在此處新增一頂雨蓬。設計師想象中薄薄一層的雨蓬該如何實現(xiàn)?結構工程師可是窮舉了所有的可能取最優(yōu)解。兩端支撐的話,跨度有6m,結構撓度過大,中間位置很容易會彎曲下垂;單靠懸挑實現(xiàn)1.5m的挑出,挑梁厚度需增加至120mm厚。怎樣才能在看不見的地方使上力,讓雨蓬變得輕???結構工程師給出了在雨蓬上方加斜拉筋的選項。設計師發(fā)現(xiàn)在院子里人視點其實看不見這些結構,最后才同意均勻加5根斜拉筋固定住雨蓬外邊緣的水平鋼管,并采用實心方鋼來增加自重以平衡風載,使得雨蓬厚度得以縮減至50mm薄薄的一層。
臥室內有一處上至夾層的懸挑樓梯,在燈光的配合下像是漂浮在空中。在新房子里要實現(xiàn)這個效果尚且需要下功夫,更別說是在已經風化的120mm老磚墻上出挑800mm的踏步了。為了更好的塑造踏步的漂浮感,鋼板外層套有24mm厚實木面層,在靠墻處特意留了30mm嵌入洗墻燈,并在外層加蓋白色亞克力板使燈光柔化,一個炫目的效果背后是如烹小鮮般的精巧設計與耐心運作。
“不能沒有,也不能太有”是業(yè)主和設計師對照明設計的要求,這個涵義多樣的小院子應該有獨特又細膩的光感受。好在負責照明設計的張宸露是個出色的照明設計師,她根據(jù)現(xiàn)場場景的質感變化,用不同的燈光進行點綴。前院保留了原始庭院的野趣,紫藤、紫荊、桂花等老朋友守護著東方的古典雅致。除了三個草坪燈和照樹燈點亮環(huán)境,鏡花水月墻上的圓形變截面銅飾凹口邊緣內嵌一條柔和燈帶,泛射打亮了整個圓盤,在地面水盤上形成倒影。
【END】
*免責聲明: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處理。